ChatGPT是一个基于转换器(Transformer)架构的深度学习模型,是OpenAI的一种生成模型。它的工作原理包括两个主要步骤:训练和生成。
1. 训练:
ChatGPT的训练分为两个阶段:预训练和微调(Fine-tuning)。
预训练阶段:
在预训练阶段,使用一个大规模的文本语料库来训练ChatGPT的语言模型。这些文本可以是来自互联网上的开放域文本,如维基百科、新闻文章、小说等。预训练过程中,模型通过遮盖(masking)任务和下一个句子预测任务学习语言的表示。
遮盖任务(Masked Language Modeling):在遮盖任务中,模型将输入句子中的某些单词替换为特殊的遮盖标记,然后通过模型生成器预测被遮盖单词的概率分布。这个任务可以使得模型学习到单词的上下文信息。
下一个句子预测任务(Next Sentence Prediction):在下一个句子预测任务中,模型接收两个相邻的句子,并判断它们是否是原文中的连续句子。这个任务有助于模型学习到句子之间的关系。
通过这两个任务,模型能够学习到单词、短语、句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,构建了一个强大的语言模型。
微调阶段:
在预训练完成后,ChatGPT进入微调阶段,使用有监督的对话数据对模型进行进一步训练。微调的目的是将ChatGPT转化成一个适合对话生成的模型。
微调阶段通过最大化正确答案的预测概率,来训练模型生成与输入对话相符的输出对话。通过对大量的对话数据进行训练,模型可以学习到对话的逻辑、语法和语义。
2. 生成:
当ChatGPT处于生成模式时,它可以接收用户的输入并输出回复。生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1) 输入处理:用户的输入经过分词(tokenization)和编码(encoding)处理,生成模型可以理解的数字序列。编码过程使用事先定义好的词汇表来将输入转化成对应的整数编码。
2) 解码:通过输入编码的整数序列,生成模型按顺序逐步生成输出回复的单词。每一步生成的单词依赖于之前生成的单词和输入的上下文信息。
3) 采样策略:生成模型可以采用不同的采样策略来确定要生成的单词。一种常用的策略是使用具有一定温度的softmax函数,来对下一个单词的概率分布进行扭曲。较高的温度会增加采样随机性,而较低的温度会使模型更倾向于选择概率较高的单词。
4) 输出生成:生成的单词通过解码器转化为文本,并作为回复返回给用户。
ChatGPT不进行输入序列的修改,也不会自动提出问题或更正错误。它只是根据之前的训练数据和生成策略,在给定的上下文中生成合理的回复。
ChatGPT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大规模训练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。它通过在预训练阶段学习语言模型,并在微调阶段学习对话的生成模式来实现对话的生成和回复。然而,它也有一些局限性,比如可能产生不准确的或不连贯的回复,有时会缺乏常识性。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可以提高ChatGPT的质量和可靠性,Make it better than me, go ahead.